姜钢:发挥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 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考试 Author 姜钢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摘要: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教育评价导向,必须建立高考综合评价制度。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通过高考内容改革,形成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破除“唯分数”的不良倾向,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高考内容改革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以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考改革;考试内容改革;综合评价;教育评价
2018年9月10日,党中央隆重召开了进入新时代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入分析了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回答了关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特别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枢纽,其导向性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什么人”有重要影响;因此,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充分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作用,通过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基础教育教学克服“唯分数”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要求教书育人必须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这些要求紧扣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反映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期望和成才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指向更清晰,可操作性更强。高考内容改革要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完善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德育的考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直接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促进人的德性成长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考对教育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其方向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考试中,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融入到试题中;通过试题素材的呈现和设问,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要加强对体美劳的考查和引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体美劳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代表时代方向的育人内容,高考内容改革要将其纳入考查体系,引导基础教育把强身健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意识融入到学生发展成长之中。要根据高中教学要求和不同学科以及纸笔考试的特点,系统设计考查方式,明确考查目标、考查重点、呈现形式,通过优化试卷结构和题型,把健康观念和意识、审美能力和修养、劳动精神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纳入考查范围,加强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试题设计,引导学生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破除“唯智”的不良倾向,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要坚持“四个统一”。第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高考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同时,高考内容改革还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高中课程标准、测评理论和技术等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和创新试题形式。第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高考负载价值引领与导向使命,要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把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价值观融合到考试内容中,唯此才能助力教育评价改革,扭转“唯分数”教育评价导向。第三,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高考内容改革要在科学设计的高考评价体系总体框架下推进,同时各学科可以根据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设计体现本学科特点的考试内容改革方案。第四,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高考内容改革体现国家意志,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通过考试内容的改革引导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同时,考试内容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规律,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考试内容改革才能服务于国家选才。
总之,高考内容改革,就是要通过构建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助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2
加快完善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各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
考试向教师、学生传递的重要信息是“什么是教与学最重要的内容”,对教育教学有重要的牵引和拉动作用,“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是考试反拨功能的现实体现,因此建立一个客观、全面的考试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综合考虑现代评价手段的使用。
目前“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基本框架已初步构建完成,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立德树人是高考育人的重要使命,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引导教学是基础教育对高考的现实需求,三者构成一个闭环系统,协同发挥高考考试内容的价值引领作用和社会功能。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同时强调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翼”考查要求,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之间具有关联性,考查内容通过考查要求来达成,考查要求对考查内容的实现方式给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高考考查内容强调基础性,这是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的目标。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性而言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可能。因此,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各学科领域,高考考查内容应关注学科的主干知识,关注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高考考查内容强调综合性,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对事物综合后的整体性认识往往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因此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育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考对综合性的要求,既包括学科内的综合,也包括学科间的综合;要求学生既做到对知识横向的融会贯通,也做到纵向的融会贯通,要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个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整体架构中做到游刃有余。
高考考查内容强调应用性,这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21世纪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即如何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应用于解决新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或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这种能力不但是素质教育应该实现的目标,而且应该成为高考的考查要求。高考考查内容的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关注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相关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养成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查内容强调创新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国家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时特别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否则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会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在考试中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基本框架下,需要构建各学科的考试评价标准,描述学生在各学科不同的分数范围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核心价值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各学科考试评价标准的建立将为“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下一步怎么做”等问题达成共识提供基本依据。
3
建立高考综合评价制度,提供考生成绩多维分析报告
“唯分数”评价是高考录取模式长期以来遭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仅以分数作为学生是否被录取的重要依据,导致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转,基础教育窄化为“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的应试教育,学校削弱乃至放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责任,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发展在“唯分数”“唯升学”的压力下受到遏制。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分数的功能被绝对化、扩大化,学生被培养为追求分数的学习机器,“唯分数”对基础教育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的重要方式就是建立综合评价制度,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校招生模式,通过融合统考成绩、学科特长、中学学业表现、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考查等多维度评价,更好地实现考生与高校、考生与专业的双向匹配,推动高校逐步从“选分”走向“选人”,从“单一录取”走向“综合录取”。
不“唯分数”的评价并不是不要分数,而是提供什么样的分数的问题。目前,高考统考成绩提供给考生和高校的成绩报告只有各科目分数,对于分数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在各学科考试评价标准构建完成后,应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向考生和高校提供反映考生在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等维度的成绩分析报告,阐述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并给出综合的提高建议。此外,还可向高中学校提供群体评价数据,向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决策咨询,将学生的学业成就、行为能力和兴趣指导结合起来,引导高中教学明确培养目标与方向,转变不合理的评价理念,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适应考试内容改革的能力,加强题库和命题教师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于高考内容改革,需要大力推进适应改革要求的新型高考国家题库建设,构建研发覆盖命题全流程、智能化的题库系统,提升命题的质量和水平。以信息化命题平台为支撑,创新征题形式,积极探索建立面向社会的征题机制,扩大面向题库命题的教师队伍,源源不断地为题库注入高质量试题。此外,利用题库探索开展试测工作,加强试测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工作,为高考综合改革提供技术支撑,提升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高水平的命题教师队伍不仅是高考试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落实高考内容改革要求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能否落实到位,命题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建设一支符合新形势新要求、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好的命题教师队伍,选聘的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环节,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局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对高考改革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再完善、再推进。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导向,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更加综合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